服务情无价 温暖万家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日期: 2017-02-08

电力足 人心暖

        大年初五上午9时,皖南地区天色阴冷,阵阵寒风呼啸,但这依然挡不住人们走亲戚串门的热情。安庆西郊的皖河农场集镇上人来人往,不时响起阵阵爆竹声。

        刘和安一家三口就住在集镇中心,他们早早起来,准备收拾一下家里,然后去几千米外的父母家,陪二老一起吃午饭。

        刘和安今年50岁,在农场出生成长。成年后,他就去了湖南长沙打工,只有过年时才会回乡陪伴父母。2015年5月,他带着妻女返乡,开了一家清洁环卫公司,平日收集农场上的垃圾,再卖给垃圾发电厂处理。

        皖河农场成立于1957年12月,至今已有近60年的发展史。农场下辖12个分场,主要涉及种植业、园林业和畜牧业,现有面积达77.2平方公里,居住着8429户2.9万居民。

        对于刘和安来说,家乡处处都好,唯一的困扰就是长达数十年的用电难问题。农场一直自主管理用电业务,因为没有资金扩容和线路改造,导致电网发展水平严重滞后。2014年,安徽省农垦厅和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农场长期自主管理的用电业务移交给安庆供电公司,7月1日,移交手续全部办妥。

        当时的农场供电业务情况,在时任皖河供电所所长、现任城西配电队队长的吴良苗的记忆中,可谓是一个烂摊子。“整个农场全靠一个35千伏变电站供电,变电站容量常年保持在3000千伏安,10千伏线路基本都是10米电杆,用的也是裸铝线,线路设备老化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吴良苗说。

        了解农场供电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之后,一场投资数千万、历时两年的农网改造行动在农场展开。

        截至目前,为农场供电的35千伏皖河变电站容量已经扩充到12000千伏安;综合变台区变压器由原先的58台增加到76台,几乎所有10千伏线路都换成15米电杆和绝缘线。“无论是设备质量,还是供电能力,都有了质的改变。”吴良苗说。

        说起电网改造为农场居民用电带来的变化,回乡创业的刘和安感触颇深。

        “在供电公司接管农场用电业务之前,每年回家乡过春节,对我们来说,可真是苦不堪言。到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家家户户都提前准备好蜡烛,因为知道一定会停电!如今我们用电,就是两个词儿,随便用,特安心。”一说起这事儿,刘和安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他边说边走进后院,指着一台空调室外机告诉记者:“这是去年夏天家里新装的空调,现在家里不仅洗衣机、冰箱、空调一应俱全。”

        安庆供电公司不仅系统改造了农场电网,还在2016年夏天集中新增布点,有效治理低电压问题。2016年8月中旬,供电员工们一次紧急加装变压器的施工,让刘和安对供电服务的好印象又加深了一分。“那天气温得有40多摄氏度吧,因为特别热,镇上的人家里都要开空调,但这就导致跳闸频发,我就给吴队长打电话说了这个情况。供电员工紧急出动,顶着高温,忙了一整天,在我家门口不远处安装了一台新的变压器。从那以后,再也没出现过电器转不动的情况。”刘和安说。

        刘和安家的小院里停靠着两辆电动车,它们是刘和安日常收集垃圾时必不可少的搭档。他一边给院子里的两辆电动车充电,一边感慨道:“每次给它们充上一整晚电,都不用担心出一点问题。回乡创业真是对了,现在我们真是安居乐业。”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力,未来的生活,刘和安相信,一定会变得更好。

灾后的第一个亮堂年

        1月30日,正月初三。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荆门,处处洋溢着节日喜庆的气氛。半年前发生在这里的特大洪涝灾害给人们心中投下的阴影似乎荡然无存。

        在湖北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季河社区灾后新建点,一排排新建的两层楼错落有致,家家户户挂着灯笼,贴着春联。

        杨永胜一家已在杭州多年,今年回老家团圆,一家人都很开心。“去年家乡遭受洪灾,我们在外地很担心,想不到半年后父母就住进了政府统一盖的新房。”“太感谢政府了!”杨永胜的父亲杨清明接过话茬说。

        正说着,3名背着电工包、身穿国家电网工作服的人走进屋里,领头的是屈家岭供电所所长华少虎,“杨大爷,我们今天进行例行用电安全检查,看看您家有没有啥用电隐患。”

        杨清明紧握着华少虎的手:“这些日子,你们忙前忙后,可辛苦坏了!我们能过个亮亮堂堂的春节,多亏了你们。”屈家岭供电所在配合地方政府实施灾后重建过程中,投入200多万元,架线路、换变压器,30多名供电员工干了4个多月,确保群众亮堂过春节。

        一河之隔的钟祥市长滩镇季河村也感受到了电力带来的温暖。今年58岁的张兴华住进了新房。屋门上的对联引人注目,上联是:爱心如电分享国网情,下联是:光明相伴共筑中国梦,横批是:福满人间。

        “对联是请村里的秀才写的,主要是表达对政府和供电公司的感谢。”张兴华说,受灾后,政府的补贴资金很快到位,供电公司也给了很多帮助。“新屋里的电线都是他们帮助铺设的,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张兴华的妻子因长期患病,家里几乎一贫如洗。得知情况后,长滩供电所将他列为扶贫帮困对象,定期上门服务。

        自去年发生洪涝灾害后,荆门供电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配合各级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在一个个灾后新建点,灯亮起来了,年味浓起来了,真可谓鸡年报春,福满人间。

坡子村旧貌换新颜

        一声鸡啼唤醒了沉睡的小山村。坡子村的豆腐生产专业户陈增贵早早就忙碌起来,他架起大锅,启动开关,电动石磨嗡嗡转动起来。他要在春节前为村民做出更多的豆腐。

        1月26日,春节临近,记者一路颠簸,向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驶进,探访“7·19”洪灾受灾村庄的生活。北方的山乡,漫山遍野色调灰暗,看到高挂的大红灯笼,我们知道坡子村到了。坡子村在“7·19”洪灾中是邢台县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陈增贵说:“山里过节家家都要熬大锅菜,豆腐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以前过春节,俺村的人都去别的村排队买豆腐,大冷的天,大家实在是受罪啊。现在好了,有了这个电动石磨,自己村里也能做豆腐了。”村里有了充足的电力,村民欢欢喜喜,家家户户已经是年味十足。

        坡子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坐落在杨庄川和桃树坪川中间。两山之间,河道时宽时窄,河床上沟壑纵横,到处是洪水冲刷的痕迹,偶尔还能看到被冲到河中的电线杆。洪水早已经退去,从山上滚落的碎石泥沙残留在河床上,讲述着这里遭受洪水侵袭时的情境。路罗供电所所长宋学亮当时冲在抗洪抢险一线。

        2016年7月19日,一场特大暴雨肆虐河北南部,坡子村很快被洪水包围。供电、道路、通信几乎全部中断,供电设施受损严重。在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的统一指挥下,邢台供电公司员工连续奋战48小时,及时为坡子村恢复供电。

        坡子村有253户800多人,村民居住分散,房屋大多依山而建,一旦天降暴雨,容易引发山洪,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新一年里,根据政府规划,坡子村将整体搬迁到平整的开阔地。记者在整体搬迁工程现场,看到几栋楼房已经拔地而起,建设用电及时跟进。村支部书记陈怀明说:“2017年,村民要全部搬到新村。这个春节,是大家在旧村的最后一个春节。”这个有700多年建村史的小山村,将涅槃重生,和村民们一起迎来温暖祥和的新生活。

那团温暖人心的火红

        冬日晴好,清冷空气中有着喜庆祥和的气息。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安徽铜陵市的大街上红火热闹。偶然传来的鞭炮声,预示着一个令人团圆的节日即将到来。囯网安徽电力(铜陵)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周信刚从西藏援藏回来休假没几天,就来到单位要求参加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活动。而调控中心的谢铖、变电运检班的肖翔和社区供电客户经理王峰早早就在单位准备好了生活必需品和春联,他们今天要去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居民。

        记者跟随队员们走进位于中市新村11栋的鲍荣华老人的家。一进门,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了出来,嘴里叨念着:“感谢党,感谢你们。”人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莉说,鲍奶奶今年83岁,无儿无女,去年老伴去世后她就独居在家。这时候,年轻的谢铖迎上去,握着老人的手说:“奶奶,我们是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快过年了,我们来看您。”鲍奶奶一把握住谢铖的手拉她坐下,和她聊了起来。这时候,周信和王峰开始检查鲍荣华家里的用电线路。肖翔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放进了鲍奶奶家的厨房。

        陈莉告诉记者,铜陵市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和人民社区合作成立了“服务队社区工作站”,将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家庭的情况登记造册,定期上门给这些家庭检查内部线路,为行动不便居民上门办理供电业务,节日的时候还开展一些关爱活动。

        周信检查完室内线路,也和鲍荣华老人聊了起来。周信询问老人平时的生活情况,鲍荣华说她平时在家看看新闻联播,或者去社区活动中心和别人聊天。老人打开家里的冰箱给记者看,里面塞得满满的,都是街坊邻居最近送来的做成半成品的食物。鲍奶奶说:“社会风气好,人心也好,我心里暖。”

        当记者走进人民新村17栋周玉林家的时候,周玉林老两口正坐在屋里发愁。后天就是除夕,儿媳生病住院,儿子不在身边。记者发现他家里还未打扫,没有一丝节日的气息。一见这样的情形,党员服务队队员们麻利地忙活起来。谢铖和肖翔贴起了春联和福字。周信和王峰检查室内用电线路后,发现周玉林家厨房的排烟机插座有安全隐患,他们当即给修好了。看到供电公司送来的年货,周玉林脸上的愁云散了,紧紧握着周信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走出人民新村,一阵幽香随风飘来,一树腊梅在正午的阳光下开得正好,红马甲在阳光下鲜艳夺目。春节快到了,这些奔走在城乡的电力红马甲,仿佛一团团温暖人心的火。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