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网力量——2016公司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日期: 2017-01-22

        1月9日,在北京通州温榆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首座配套运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正开展基坑支护施工。该工程于2016年7月开始建设,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配套电网建设全面提速,对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城市副中心整体建设按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决策部署,国家电网公司编制完成《国家电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建成京津冀一体化坚强输电网、国际级城市群一流智能配电网、京津冀一体化清洁能源消纳示范区、京津冀电能替代先行区、优质便捷的一体化客户服务平台,以及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六大行动目标,助力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构建京津冀特高压主干网架,持续加强电网保障能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建设坚强智能网架,加强电网保障能力,是公司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头戏。公司贯彻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从持续加强电网保障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15条行动计划和50项工作任务。“十三五”期间,公司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总投资将超过2900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超2800亿元。

        目前,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网架正加快建设。京津冀地区列入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两项特高压交流工程已经投运,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也已开工建设。为进一步提高京津冀电网区外受电能力,公司将加快推动张北—北京西—石家庄—赣州特高压交流通道建设,构筑覆盖蒙西、锡盟、山西送端能源基地和京津冀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环网。同时加快建设“西纵”特高压交流通道,满足蒙西电力外送、华中用电需要,保障华北—华中电网安全。

        公司持续完善500千伏和220千伏输电网。京津冀地区通过多方向、多通道具备接受6870万千瓦外来电的能力,500千伏形成双环网主网架,220千伏围绕负荷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环网结构。正常方式下,具备抵御“N-1”故障的能力,重要输电通道达到“N-2”供电安全标准。

        在配电网建设方面,公司改变传统做法,按负荷密度大小将供电区域划分为五类,坚持统一技术原则和统一建设标准,建设区域配电网,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目前,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配电自动化与一次网架、设备、通信网同步规划、相互协调。公司还开展通州城市副中心配电网智能化改造、低碳冬奥会提升工程、北京新机场外电源供电工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区等重点区域电网提升工程,保障京津冀区域电力可靠供应,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京津冀区域已形成以500千伏双环网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具备接受2970万千瓦外来电的能力,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打造京津冀大规模清洁能源配置平台,保障分布式电源并网需求,促进清洁能源充分消纳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深化,该区域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电站,要通过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式,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实现清洁替代。

        挑战在前,公司快速构建特高压和500千伏为主网架的京津冀大规模清洁能源配置平台。张北特高压变电站500千伏配套线路工程,汇集张家口地区风电、光伏等大规模清洁能源,由张北变电站接入特高压电网,输送至京津冀鲁和华中地区负荷中心。在京津冀北部地区的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首个±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满足2020年张家口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外送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冬奥”理念。8项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切实提升了清洁能源在500千伏交流电网的输送和消纳能力。

        在优化主网架的同时,公司大力保障分布式电源并网需求,健全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体系,完善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在45个县建设约100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工程,全面支撑分布式电源发展。

        实现清洁发展必须确保清洁能源充分消纳。公司建设丰宁、易县等抽水蓄能电站,争取2022年建成丰宁一期180万千瓦、二期18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25年建成易县120万千瓦、抚宁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而京西热电、天津滨海、廊坊燃气热电、石家庄北郊燃气电站接网工程,为清洁能源提供了可靠的调峰保障。公司通过储能系统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调频、调压能力,示范可再生能源安全友好并网的解决方案。就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而言,2017年,计划建成10万千瓦光伏、45万千瓦风电虚拟同步发电机;2018年,建成9000千瓦×3小时电池梯次利用储能工程;2019年,建成2.5万千瓦×8小时压缩空气储能工程。保障清洁能源消纳,公司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之路。

        统筹推进各领域电能替代工程落地,促进终端用能洁净化,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如今,雾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心肺之患”。而治本之策,是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加大推进电力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的替代力度。

        结合未来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网络型空间布局,公司统筹推进京津冀地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与运营。公司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95.5对,形成京津冀“十通十联”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十通”实现北京、天津向河北主要城市直通达(辐射线),“十联”实现京津冀主要城市相互联络。在建设城市公共快充网络方面,公司以北京、天津为重点突破口,打造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标杆示范城市,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京津冀充电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服务网络。

        燃煤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采暖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公司出台《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煤改电”建设改造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扛起了建设居民“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工程,促进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重任。2016~2017年,京津冀区域共实施2186个村(街道)80.5万户“煤改电”工程。其中北京1272个村(街道)50.2万户,天津358个村10.9万户,河北廊坊275个村6.4万户,河北保定281个村13万户。公司还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签署合作协议,发挥政企合力,共同推进“煤改电”顺利实施。

        公司还在其他领域不断拓展电能替代的深度和广度。在生产制造领域,推进蓄热式工业电锅炉应用,推广电窑炉、电供暖、热泵、光热供暖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强天津、秦皇岛、唐山、沧州港口岸电示范工程建设,部署新型船舶岸电供配电设施,推动岸电入海应用;在机场廊桥和停机坪机位推广应用机场载桥APU替代和陆电入机供电,推动“油改电”工程落地。在消费领域,推广应用电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储能装置,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提高社会用能效率。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