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症下药”治理“低电压”

发布日期: 2015-04-03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低电压 ”问题,3月26日,在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初设预审会上,公司综合评判“低电压”成因,将农村“低电压”分为 “临时性低电压”、“长期性低电压”和“季节性低电压”,“对症下药”分类制定和完善管理改进措施和技术改造方案,推进“低电压”治理,力求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

  从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入手,提高农网供电能力,根源治理“长期性低电压”。通过优化投资策略,建立“低电压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库,指导规划项目评级排序,提高投资立项针对性,集中资金解决“过负荷”、“卡脖子”造成的“低电压”问题。在落实“低电压”治理农网工程项目上坚持终极化、绝缘化、同步化、规范化“四化”理念,采取增加电源分布点、缩短供电半径、重载线路改造、加装调压器、电容器等多种举措,不断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提高供电质量。

  从农村用电需求侧入手,强化运维管控,超前治理“季节性低电压”。针对农村冬季、夏季负荷高峰以及春灌、冬灌期间等暴露的“季节性低电压”问题,实施农村低压“下户线”改造和农村低压台区治理;加强农网运行及设备管理,开展农网配电设施缺陷及隐患治理,发挥设备最大供电承载能力;加强调度运行控制及节日农网监控,做好负荷预测和配变轮换,做好上下级电网方式安排协调,科学调度错峰避峰;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保障“季节性低电压”问题不反复。

  从“低电压”常态监测入手,加大电压检测大数据分析水平,精准治理“临时性低电压”。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用电采集信息系统等,由用户侧向电源侧倒溯排查,分析成因,及时发现配变重过载、供电半径不合理、三相不平衡等问题,集中开展治理,切改和调整中低压线路负荷,降低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实施均衡供电,减少单相负荷偏重造成的配变过载和电压过低情况。加强电压无功调度运行管理,发挥系统调压及无功补偿设备作用,满足末端用户供电电压需求。通过落实技术、管理精准治理措施,实现“两手抓、两手硬”,大幅提升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