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谱写光明曲

发布日期: 2011-08-23

    28年前,19岁的张敏强从部队转业,怀着一份踌躇满志的激情来到天水供电局,踏上了天水电力建设的漫漫征途。近30年来,他参与了天水电网近90%变电站工程的安装、调试、检修。每当看到天水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他那种光明使者的自豪感就会一下子涌现在心头:“当一名电力工人,真好!”这是张敏强的心里话。
    技术攻关的一把利器
    说起天水电网内每一座变电站的设备型号、性能、结构和施工安装时间,张敏强都能如数家珍。在安装过的变电站中,张敏强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天水供电局第一个大型户内变电站工程——110千伏北道变工程。当时安装由ABB公司生产的变压器时,派来指导安装的“老外”在装完第一台变压器后提出回国的要求,理由是已待够了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若要继续得到他的指导,需另外支付报酬,而这笔以时间计算的报酬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过深思熟虑后,张敏强决定:“我们自己安装!”
    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毕竟这是国外生产的新型变压器,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安装经验,如果安装出现问题,将造成更大的损失!当时张敏强心里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多年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又让他相信自己。其实,在“老外”指导安装第一台变压器时,有心的他已掌握了所有的安装要领,并且对照外文说明书对各种数据和安装要求进行了记录,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高压氮充气检测方法检测出了变压器漏气部位,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安装的顺利进行,主变安装在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他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
    点石成金的一双妙手
    变电施工安装和改造既要考虑到设计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到运行的可靠和操作的方便。在现场,张敏强总是强调通过技术创新让这三者达到和谐统一。对这一点,和他在施工现场呆过的人都深有感触。
    110千伏新石马坪变是他接手电气施工的第一个全室内城市变电站,该工程现场施工难度大,工期紧,他通过与设计、监理、运行人员协调,成功进行了现场土建和电气的改造施工。为了运行和检修方便,他自己设计加工了电缆槽电缆埋管。现场测试主变10千伏出线距横梁安全距离不够,他采用合成热缩护套工艺给予解决。对十几米高的穿墙出线套管和20米高的联络母线的安装等这些从未接触过的施工难题,他都想出办法一一解决,按期完成电气施工。
    张敏强经常对修试所的同事讲:“‘修’试所不是‘换’试所,设备出现问题,不能怕麻烦,碰见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认真琢磨,他们就能变‘废’为‘宝’”。2003年,在330千伏秦安变安装电抗器时,他们发现电抗器引线上T型线夹的接线长度不够。张敏强凭着经验和娴熟的技艺,在原有的引线上爆压了一段同型号导线进行连接,其制作工艺得到现场施工人员甚至厂家的一致好评,他制作的特殊“线夹”至今运行稳定,成为现场技术改造的成功范例。
    兢兢业业的一个好人
    从技术员、生产股长、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直到现在担任变电检修工区主任,张敏强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他曾多次荣获甘肃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双文明先进个人、天水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但他却总是说,成绩的取得是工区全体职工的功劳,没有工友们的辛勤汗水,我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你要求别人做到的,你自己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还要做的更好。”这是他常说的。
    通宵达旦地在现场守候,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一个工作现场一待就是三、四十天也是长有的事。长期的工地生活给他留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根,有时晚上疼得他在地上直打转转,同事看不过眼,帮他买来药,劝他多休息,可是第二天他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工地上。多少次,面对可以调到清闲一点,坐办公室的工作岗位的机会,他都选择了放弃。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只是说:“现在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各个新建或改造后的变电站,看到站内排列整齐、运行良好的设备,想到附近安然用电的用户,就想起当时建设时,带领弟兄们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所有付出的辛劳就都已得到回报。”
    张敏强今年已经46岁了,但他常说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还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新兵,多年来,他把使命牢牢记在心上,只要是该管的就认认真真地去管,只要是该做的就一丝不苟地去做,只要是该帮的就义不容辞地去帮,每当看到灿若星河的万家灯火,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