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后面临供电难题增长“停滞”不可避免 限电25%广受质疑

发布日期: 2011-04-22

1个月前发生的大地震为日本带来了一系列难题,除了已呈现长期化趋势的核电危机,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电力供应吃紧也成了阻碍日本灾后重建的拦路虎。

  供电不足影响深远

  政府应对:用电量减少25%

  效果如何难言

1个月前发生的大地震为日本带来了一系列难题,除了已呈现长期化趋势的核电危机,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电力供应吃紧也成了阻碍日本灾后重建的拦路虎。

4月11日,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坦承,地震海啸后出现电力供应短缺不会是短期现象,“个人预计将持续3到5年”。有经济学家认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经济的衰退往往是由总体需求下降造成,但现在引发经济崩溃的因素更多是源于供应不足。为了避免电力断供引发更为糟糕的连锁反应,日本政府日前决定在全国范围实行强硬的“限电令”,但在很多日本人看来,这并非应对之道,反而有可能为日本经济复苏投下新的阴霾。

“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旗下的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东北电力女川和东通核电站停运,沿岸的一些火力发电站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日本关东和东北地区的电力供应迅速出现缺口。

数据显示,震后日本的总发电量至少下降了8%。以东京电力为例,地震前后,该公司的发电装机容量直接由6450万千瓦骤降至3100万千瓦,之后东电开始启用部分已退役的火电厂,勉强将发电量维持在4000万千瓦的水平。

日本政府在日前举行的“电力供需紧急对策本部会议”上预测,今年夏季东电管内电力缺口最多可达1500万千瓦,东北电力管内缺口最多达330万千瓦。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供电不足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也成为拖累灾后重建和经济复苏步伐的一大障碍。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测算,如果关东和东北地区电力供应分别减少15%和20%,关东地区产值将减少1.51万亿日元;东北产值减少3600亿日元;中部和近畿地区减产也无法避免。由于关东地区产业集聚,减产较容易波及其他地区。地震发生后,很多公司被迫缩短了工作时间、关闭电梯,有的企业甚至鼓励员工不要打领带,以便在关闭空调的房间办公时尽量保持舒适。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日本关东地区的缺电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除了天灾迅速摧毁了大量发电设施之外,日本“一国两制”的电力结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的电力标准并不统一,而是拥有两套独立运行的系统。西部地区,即关西地区使用与美国相同的60赫兹交流电,而关东地区则使用德国标准的50赫兹交流电。这使得地震发生后,电力充足的关西无法接济缺电的关东。有鉴于此,日本大和研究所经济学家渡边浩志认为,日本经济增长将因缺电而经历一段时间的“停滞”,“至少会持续到第三季度”。

为了将供电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日本经济产业省正考虑将大型工业用户的供电量较上年减少25%,针对小型工业用户的供电量减少20%,而针对家庭用户的供电量减少15%至20%。参照以往经验,每年7月至9月是日本用电高峰,特别是在每个工作日的早上10点至晚上9点之间用电量会大幅升高,政府方面因此计划从7月起开始实行这一政策,具体细节将于本月底敲定。

日本政府呼吁大型耗电企业“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包括将工厂的工作时间转移到夜晚或周末,同时供应问题较轻的关西地区应增大产能等。日本商业联合会目前正在为每一个行业制定具体的“倒班制度”,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和钢铁行业。针对普通民众的限电措施则是非强制性的,政府呼吁每个日本家庭能够削减15%至20%的电力消费。  

东京电力自3月14日起一直在推行轮流停电制度,将服务区内的东京都和周边7县划分成5个区域轮流停电,每次停电3小时。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管理混乱,停电区域往往是在最后一刻才得到停电通知,给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各区域的停电时间并未得到严格执行,经常出现各地区的停电时长不一,招致民众和企业的广泛批评,最终这一混乱的停电措施在4月8日被政府叫停。

通过限制用电应对供应不足在日本的历史上并不鲜见,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期间,日本也曾采取过类似措施,但当时的强度较小,只是要求削减15%的电力消费。虽然日本政府强调,如果这些限电措施未能成功实施,“大面积的停电将不可避免”,但很多人认为这一政策的落实难度很大。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众多日本经济学家认为,进一步限制电力消费将给日本的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打击。作为一个能源基本完全依赖进口的国家,日本一直非常重视能效,目前的电力供应量基本已经是维持日本经济运转的最低限度,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减少25%电力消费将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其真正效果如何也难以预测。

    信息来源:《 中国能源报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