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伟大胜利 致敬国家电网公司系统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老战士老同志!

发布日期: 2020-10-26 信息来源: 严宝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熟悉的旋律穿越岁月,勾起难忘的回忆。

  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抗美援朝老战士、吉林通化供电公司退休员工李尚春(中)在朝鲜战场。

  10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共有1265名离退休干部员工获此殊荣。

  脱下军装、仍是战士,初心不改、奋斗不止。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从战场归来的老兵们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火热实践。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电力战线,他们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成为新中国电力事业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张元瑞:他总是带头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不满20岁的张元瑞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年10月,刚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张元瑞,随着第一批作战部队跨过鸭绿江。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志愿军既要抗住敌机轰炸、重炮轰击,又要屯兵储粮、长期坚守。战士们穿山越岭,构筑起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坑道工事。在这个过程中,张元瑞因“积极肯干”“提高作业速率”“减少事故发生”荣立二等功。

  “那段时间美军飞机不停地在头上盘旋,我们响应上级要求,开始进入山里挖坑道。”张元瑞至今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按照司令部提出的技术标准和战术要求,每个阵地都要有坑道,坑道工事同野战工事相结合,一般每条坑道长数十米,有两个以上出口。

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元瑞近照

  在石头山上挖一条条坑道,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程。为了解决工具和炸药不足的问题,志愿军各部组织部队拆卸敌军发射而未爆炸的炸弹、炮弹,组织部队拾捡炮弹皮,自办铁匠炉制造工具。刚刚炸开的坑道内,空气不流通,弥漫着火药味和有毒气体。

  “我们要眼睁睁地等上一两个小时。”然而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一分钟都等不起!张元瑞焦急不已。在什么保护措施都没有的情况下,他嘴里含上一口水防止吸入毒气,拿上衣服就钻进刚刚炸开的坑道。他双臂不停地扇动衣服,加速内外空气流通,能呼吸就往前走一步,一步一步不停地往坑道里前进……

  这是个土办法,有危险!可是在没有相关工具和设备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办法。看见张元瑞这么做,战士们纷纷加入,坑道挖掘速度明显加快。在坑道里作业有危险,挖掘坑道出入口更是直接面对敌机轰炸,张元瑞总是带头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克服困难就是胜利!”他坚定地鼓励大家。

张元瑞珍藏的勋章、纪念章

  “那一次,我们要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开掘新的坑道,我带着一名战士正在山坡上找合适的位置,一架敌机就俯冲过来。炸弹冲着我们就砸下来,炸弹头就在眼前,我看得清清楚楚!”随着炸弹爆炸,张元瑞失去了意识。

  当战友们把他从碎石堆里刨出来时,还不能说话的他一直指着旁边的位置。大家明白他想着的是另一名战友的安危,赶紧去挖出了那名战士。不幸,战友已经牺牲。

  越是危险处,越是担当时。据统计,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累计挖出1250公里长的坑道。在坚固工事的掩护下,有效减少了我军伤亡,给予敌人有力打击……

  1953年,张元瑞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1960年从部队转业,后来到河北徐水县电力局工作。

  “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在了战场上,他们想都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比起他们,我特别知足。”张元瑞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能吃苦、敢担当,成为了所在单位的骨干,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奋斗。

“美军真的都是纸老虎,气势上完全不如我们”

  千里雪原扫敌寇,三八线界赶豺狼。和张元瑞一样,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浇筑胜利的丰碑。

  “朝鲜的冬天特别冷,积雪很深,严寒刺骨。有时为了躲避敌机骚扰轰炸,我们不得不走山间小路。鞋里都是雪水,鞋袜和脚冻在一起,根本脱不下来。走累了,伏在冰天雪地里,背着枪,身子很快就被冻僵了。”今年91岁高龄的张天才回忆。

张天才(左一)和国网青年志愿者一同观看国庆阅兵。

  一口炒面一把雪,斗志在艰苦的条件下越发高昂。16军46师的王火炎曾经7天7夜没睡过一个完整觉。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牺牲了200多人,最后只剩下70人,最终牢牢守住了阵地。

  “子弹咻咻地过,炮弹的声音特别大,炮筒都打红了。可是我真的不害怕,脑袋里面只有一个想法——多消灭一些敌人。”王火炎说,“美军真的都是纸老虎,贪生怕死,气势上完全不如我们。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能赢。”

  来自江苏丰城的臧月贤对高牙山战役记忆尤为深刻:“当时我们在协助运输物资时被敌人发现,他们对我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我躲在掩体后面,一阵大风把我的衣角吹了起来,立刻就被打穿了好几个弹孔。我们早就忘记了怕,只知道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心只想多炸死几个敌人,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

  1952年春夏之交,朝鲜停战谈判已经断断续续谈了几个月,美军把目标锁定于坐落在中朝边界鸭绿江下游的水丰发电站,企图通过“有力的行动”逼迫志愿军退缩。水丰发电站是当时世界上四个大型水力发电站之一,为整个北朝鲜和辽宁省供电,战略价值极高。

  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敌人出动10批近300余架次飞机轮番轰炸,向水丰发电站疯狂投弹566枚,约1450吨炮弹雨点般落下。“我们六连打了800多发炮弹,四连打了上千发,全团一共击落敌机8架,击伤10架。看我们炮火这么猛烈,敌机不敢靠近水电站,胡乱扔了炸弹,掉头就跑。”参加了当时战斗的崔廷芳说到激动处依然眼含泪光。

  在志愿军战士们的顽强阻击下,水丰发电站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发电站仅中弹8枚,一个月后就恢复了供电。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崔廷芳被金日成亲自授予“朝鲜军功奖章”。

李尚春(中)向国家电网员工讲述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十九兵团战士郑天成在上甘岭战役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打了整整43天,场面实在太惨烈!”他回忆。

  连续不断的轰炸里,树木已被全部炸毁,地表土地松软,一脚踩下去就会陷入尘土之中。轮到郑有成所在的班出击时,他无所畏惧地向前冲。子弹从腰间穿过,肠子流出来了,他打开随身携带的水壶,用水把肠子清洗后重新塞回肚里,用急救包压住肚子继续战斗了两个多小时。

  距离上甘岭战役所在地不远,“三八线”上平康前线的472.4高地是张忠凯坚守的地方。弯曲的地下坑道约百米长,一百多名战士在里面生活。洞里空气污浊,十分潮湿,仅靠几支蜡烛维持照明,使人常有昼夜不分的幻觉。战士们以顽强的毅力适应环境,这条坑道成了抗击敌人的坚固支撑点。

1953年8月,张忠凯参加金城战役后在三八线上留影。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迫使敌人于7月27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张忠凯亲眼见证了停战的时刻。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晚10点整,双方的枪炮声准时戛然而止,顷刻间万籁俱寂,满天繁星似锦,夜风中的硝烟和火药味渐渐消逝。三年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从没有一刻一秒停止过枪炮声,而今,刹那间大地竟然寂静无声,如此巨大的反差,也许是受停战协议的约束,也许是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对得起我穿过的绿军装”

  艰苦卓越的战斗终于换来和平,回到祖国怀抱的志愿军战士们又肩负起新的使命。

  祖籍四川渠县的张荣和战友相约在战争结束后投身电网建设事业,继续为新中国建设而奋斗。1956年,他转业后来到西安送变电工程处,又先后到成都送变电工程处、川南供电公司工作,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刚参加工作时,我们没有专门经过培训,全都是跟着师傅学,跟着做”。

  老家在河南安阳的李大学却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在三湘大地扎下根来。1970年,他辗转来到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任原300电厂军代表,支援这个山区小县城的国防建设。当时的会同县生活物质极度匮乏,电厂仅有一台发电机组,供的电也只能用于国防用电和附近住户的家庭照明,用电非常紧张。在学校学习过工程建设、部队干过工程兵的他成为了这里的技术指导,和支援当地建设的工人们一道,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去。

  几年后,部队安排转业。“我是党培养出来的人,而且这里就缺懂工程建设的人,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离开?”李大学留在了当地,主导修建了原300电厂二期工程,并为当地修建了学校、宿舍、会堂,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李正义为青年党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戴上党徽,就觉得它能时刻提醒我在服务山区群众用电时,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对得起我穿过的绿军装。”1978年,李正义来到当时还称为电管所的河南洛阳孟津供电公司,一干就是23年。工作时,他胸前总是佩戴着一枚党徽。当时电网规划建设的任务繁重,李正义和他的同事们往往一人身兼多职。他背着沉重的工具包,翻沟越岭做电网规划,用自己的脚底板见证了当地电网的发展。

  同一年,原47军140师的李尚春转业进入吉林通化电业局。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湘西剿匪、解放东北等战役,先后获得抗美援朝和平章等勋章九枚。封存荣誉,他总是穿着一套褪色的旧军装、一双总也不干的黄胶鞋。公司的水管漏水了,他第一个冲上去;下水道堵了,他毫不犹豫地跳下去。烧锅炉、推煤渣、清厕所……凡是苦活儿累活儿,总会看到他的身影。

  时光飞逝,参与并见证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老兵们不再年轻。“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是我感觉自己还能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应该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李尚春说。

  夜幕降临,一支由十余位老人组成的业余宣传队在广场上摆开架势,为首的是国网福建闽清县供电公司的退休员工陈书应。他拉起二胡、打着快板,向过往的行人介绍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凭借着一把二胡、一曲小调作宣传,他坚持了66年。经历抗美援朝战争的枪林弹雨、从事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多年,安全是他至今心心念念的事。

石万禄(左一)认真学习并亲笔抄写党章。

  83岁的国网河南安阳供电公司退休员工石万禄也闲不下来。退休前,他当了多年的抄表员、收费员、业扩报装服务员,服务和奉献早已成为习惯。这两年,他买了胶水,免费为社区居民修鞋;前一段时间又买了理发工具,打算学好后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大事咱也干不了啦,就把这些小事都做好,能让上班的同志们安心工作,也算为党、为企业作点贡献吧。”石万禄说。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过去70年,曾经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工作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同志大多已年过耄耋,但那些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人民奉献的峥嵘岁月,早已深深融入他们的血液和一代代人的记忆中。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电网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将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信息来源:国网宣传部、离退休部,公司有关单位,国家电网报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