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电力蜀道”上的追光人——记全国劳动模范、国网陕西宝鸡供电公司员工周红亮

发布日期: 2024-02-21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跋涉于人迹罕至的峻岭密林之中,以雨雪汗水为浓墨,以巍巍群山为纸张,以智慧创新为笔触,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书写着4个大字——“保电巡线”。

“国网楷模”周红亮,就是这样一群人中的杰出代表。自1995年6月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承担着陕西宝鸡秦岭地区23条,总长623千米输电线路的巡视维护工作。

在28年的职业生涯中,周红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向光明、卓越前行,从一名普通的线路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个人获国家级荣誉6项、省部级荣誉14项、地市级荣誉7项,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谱写了新时代电力工人的劳动之歌。

矢志不渝的“秦岭巡线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周红亮工作的国网陕西宝鸡供电公司秦岭输电运维班,负责运维的输电线路就位于海拔2200多米的秦岭深处,这一带山大沟深、冷暖气流交汇,夏季丛林密布,冬季冰雪常积,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誉为“电力蜀道”。

线路巡视每天都要徒步穿越悬崖峭壁、荆棘密林,经常会和熊、野猪等野兽不期而遇,特别是夏季巡线时,有时还会遇见“会吃人”的漆树。有一次周红亮在一次线路检修过程中不小心触碰到了漆树叶子,导致他严重过敏中毒,全身浮肿,肾积水住院11天才恢复。面对超常的工作强度和危险程度,周红亮不仅没有丝毫畏惧退缩,还用尽一切办法熟悉山路,线路的塔号、村屯地界、风向、覆冰现象、塔上的绝缘子……记下的巡线记录有十几本。多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深山中练就了“草上飞”“千里眼”“顺风耳”“活地图”等一身本领。

坚守坚韧的“风雪护电人”

秦岭深山的冬季,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常会造成线路被冰雪包裹而影响正常供电。

1995年6月,19岁的周红亮参加工作来到这里,传承着老一辈电力工人无私质朴、创新奉献的精神,坚守在融冰站上,这一守就是28年。

除了巡线,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大雪封山的3个多月,秦岭融冰站就是周红亮的第二个家。融冰工作都是在冬季最冷的时候开始,每次都要进行5个小时的分相融冰操作,直至导线覆冰完全消除。次日一大早,他还要带着红外线测温仪、望远镜,冒着严寒,破冰开路,前往线路上观察当晚融冰情况。

正是周红亮的这份坚守,宝成电气化铁路没有发生过一次人为因素导致的断电停运事件,秦岭山区线路也从未发生过一起冰灾引发的事故,保证了凤县、两当、徽县等地区150多万人的供电安全。

处处用心的“一线发明家”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周红亮没有怨言、没有懈怠,而是耐住性子沉下心来搞创新,先后推出了遥控式电动分流器、复合绝缘子串、线路引流小弧垂测量仪、输电线路智能线路清障精灵等一大批既先进又实用的创新工具,将班组成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8年来,周红亮主创研究发明3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1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项成果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工会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在周红亮的示范带动下,宝鸡供电建成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10个,各类创新成果超过260个,专利授权达到81项,4项QC成果走出国门,“双创”纪录不断刷新,宝鸡供电人的工作,也越来越卓越。

青春年华,光明梦,踏遍秦岭无悔。廿载有八,融冰坚守,光明千家欢。这体现的是一种执着的信念,彰显的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更加展现了一种从“匠心”到“匠魂”的“质”的飞跃。

(发表于2024-02-01《中国电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