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国网陕西电力 以电力保供之“稳” 助高质量发展之“进”

发布日期: 2023-09-22

斑斓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绿色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地方实际,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以服务地区稳经济、促进能源转型和服务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电力外送新突破

陕西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不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今年以来,国网陕西电力努力破解制约电网发展难题,各级电网建设工作均实现新突破。

5月11日,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的红墩界电厂1000千伏送出工程启动调试工作顺利完成,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工程配套送出工程全线贯通。

6月16日,历时5年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安东北部33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落地工程——西安330千伏北玄Ⅰ线顺利投运。该工程不仅是国内首个超高压集中补偿站,同时也是国网陕西电力与西安市人民政府政企合作的典范,提升了西安高铁北客站广场及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经开区的城市品质,打通了750千伏泾渭变电站送电到西安负荷中心的通道,有效补强了西安电网主网架结构。

今年以来,陕西电网迎来“十四五”电网建设高峰期。330千伏西安中心、城南输变电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330千伏蓝田等37项110千伏及以上工程,上半年投产数量创历史新高。针对迎峰度夏重载满载变电站主变压器增容扩建等重点工程,超前实施,开通绿色通道,密集投产迎峰度夏重点工程97项,提升全省和西安电网供电能力718万千伏安和457.5万千伏安。

为高效推进电网建设,国网陕西电力发挥电力投资带动效应,全面建强特高压、超高压主网架和现代智慧配电网,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各环节、全过程,全力推动643个省级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促成省政府出台进一步优化电网建设审批流程意见,并下达2023年度全省电力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成立“一项目一专班”强力推进前期工作,县区公司全力落实“县区主办”属地协调职责,陕皖、陕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项目可研,配合取得陇东、宁湘、哈重等过境特高压工程核准,750千伏汉中输变电等61项110千伏及以上工程取得核准。

未雨绸缪早当先。与此同时,国网陕西电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提升外送能力,拓展新能源消纳半径,实现陕西清洁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有序调节、优化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能源转型新发展

酷暑盛夏时节,在榆林张家山,傲立群山之巅的“大风车”拥抱长风云雾,夕阳下缓缓转动的风机叶轮正在不断输送绿色清洁能源。近年来,国网陕西电力依托丰富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资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为电能的产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开启了传统能源向新能源低碳转型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陕北榆林地区具有丰富的风力和光照资源。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引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推进下,榆林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并网规模迅速增加,今年以来榆林地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9.06万千瓦。

“协合光伏电站是榆林市推进生态光伏产业发展的示范项目,充分利用煤矿采空区与备采区广阔的土地,通过提高支架高度,及时种植牧草,同步开展生态恢复与项目施工,实现土壤改良、农林生产、光伏产业开发与煤炭资源开采立体化协调发展,年发电约2.7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6.8万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8.64万吨。截至目前,累计发电量23.35亿度,通过电网将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送往千家万户。”协合光伏电站站长宋磊说。

今年以来,国网陕西电力全力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做精新能源功率预测,动态跟踪天气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新能源功率预测数据。根据新能源消纳形势,及时调整电网开机方式、协调跨省余缺互济,确保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截至2023年7月24日零点,陕西新能源已累计发电237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量10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

随着“沙戈荒”风光基地开发、神府基地新能源转接工程取得核准,陕西电网新能源装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374万千瓦、同比增长24.3%,新能源利用率97.72%,光伏发电功率7创新高、达到1051万千瓦。预计到今年底,陕西电网调度口径新能源将达3852万千瓦,装机占比将超过45%。

今年以来,国网陕西电力推广“三零+充电桩”服务,报装充电桩1.8万个、同比增长102%,持续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推动电动汽车、公路和铁路电气化发展,加大工业生产窑炉、锅炉电能替代,加快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参与用能标准建设,推进电能替代技术发展和应用。预计“十四五”期间,经营区替代电量达到240亿千瓦时。

供电服务新提升

7月4日,在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施工现场,国家电网陕西电力张思德(扶风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对照供电方案和竣工验收标准,全过程紧密跟踪受电工程施工进度,检查电缆通道开挖许可及开挖情况,高、低压盘(柜)装设以及配电室接地情况。“高低压配电柜、受电设备安装合格。”国网宝鸡扶风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客户经理金榃森向项目经理刘鑫汇报项目施工情况。

国网陕西电力积极服务陕西省、市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用电需求,严格落实各项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全面兑现国网服务标准,统一全省供电服务热线,实现全省电力用户统一服务。统一推行“政企网格化服务”,实施八大服务攻坚战,建立客户意见工单驱动供电服务新模式,同质量、高标准推行互联网快捷办电,推广“电e贷”“电e票”等金融产品,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促成“先接入、后改造”等服务举措在全省刚性落地,加大业扩配套工程投资力度,10千伏线路联络率提升至68%,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28千伏安。“三零”“三省”政策全省全覆盖,今年上半年为客户节约办电成本3.96亿元。

连续三年来,国网陕西电力利用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电e金服”,帮助86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实体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

政企联动聚合力。国网陕西电力推动1市41县出台电力工程投资界面延伸政策,推动政府部门持续简化涉电审批手续,在西安市、宝鸡市推行外线审批告知承诺或取消审批;探索“水电气暖讯”市政基础服务联合办理,政务大厅开辟“水电气暖讯”综合窗口,上线“不动产登记+电力”联合过户功能等数字化办电功能,推动“一网受理、一窗通办”服务举措落地落实。

国网陕西电力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服务全省“三个年”活动,深入推进“三省”“三零”“三公开”服务,全面推进服务制度创新、流程创新和手段创新,打好政策惠民和服务便民“组合拳”,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电力客户获得感不断提升。

电力保供新画卷

“工人们巡线时,需要穿着特殊材质的长袖和长裤,每一次高温保电的坚守,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烤’验,更是一场汗水与骄阳的博弈。”7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主持人为观众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这是国网陕西电力员工迎峰度夏期间巡线路、战高温、保供电时的场景。

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今年夏天,国内多地迎来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纪录,用电负荷持续走高。据气象部门介绍,今年6月至9月期间,陕西省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区域性、阶段性高温伏旱天气多见。为确保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国网陕西电力提早部署,多措并举,全面落实迎峰度夏保供28项措施。率先促成省市政府出台空调负荷管理支持政策,夏季大负荷期间,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国网西咸供电公司通过调节空调负荷累计压减负荷4.66万千瓦。联合省住建厅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电设施建设规范性政策,“一小区一策”兜牢全省211个基建电源小区供电保底服务。今年新购置中低压发电车70台和配网不停电作业车32辆,目前全省发电车达170辆,实现了一县公司配备一车的全覆盖。

“1280县功变、金河变开关三相温度正常,节点温度正常……”7月17日,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城西集控站组织运维人员根据负荷增长情况对县功变、金河变大负荷馈路开展红外测温及特殊巡视,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和电网安全运行。

国网陕西电力加强迎峰度夏期间设备特巡特护和运维检修工作,对度夏期间可能出现过载、重载的设备开展排查,采取红外测温、带电检测等方式,及时消除缺陷隐患。

百日安全攻坚,护航陕西电网平稳度夏。2月16日至6月15日,历时120天,国网陕西电力扎实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实施百日安全攻坚行动,确保春检春查工作落地见效。今年,该公司春季检修工作共完成各类计划停电检修5324项,消除电网设备隐患2913项,750千伏乾县变断路器改造、110千伏西安机场变开关柜整体更换等10246项,治理隐患缺陷4613项。

8月11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喂子坪村鸡窝子组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3处电力基础设施毁坏及一条35千伏线路故障,导致900户居民停电,55个通信基站停机。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出动应急车辆44辆次,抢修人员245人次,全力保障抢修现场应急电力需求,第一时间组织作业力量恢复受灾区域电力供应,受本次灾情影响的900余户居民,已全部恢复供电。

国网陕西电力在大战大考中经受考验,圆满完成中国—中亚峰会、迎峰度夏、防汛抢险等急难险重保电任务,发扬“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的电力精神,忠诚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在全力打赢电力保供攻坚战中,有力彰显“国网担当”。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国网陕西电力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顶梁柱”作用,履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责任,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筑牢“底子”,为三秦人民美好生活撑起“面子”,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澎湃动能。

(发表于2023-09-11《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