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凝聚前行动力——新中国首条330千伏线路发展历程回眸

发布日期: 2019-11-05 信息来源: 严宝丽

 

在新中国70华诞前夕,9月16日,国网陕西宝鸡供电公司也迎来了建局60周年大庆。

60年栉风沐雨,一甲子砥砺奋进。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建企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9月11日,宝鸡供电以“回顾发展历程·凝聚前行动力”为主题组织参观了汤峪变电站。中国第一条超高压线路——330千伏刘天关线路的辉煌历史呈现在众人面前,给人以奋进的自信和力量。

开创高山深沟立丰碑

330千伏刘天关线路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也奠定了全国电网两大电压系列莲勃发展的基础。来自50多个单位的共300多名职工以及近万名民工为330工程倾酒了汗水和热血,奉献了智慧和才华。

当时,陕西缺电严重。原水电部决定刘家峡水电站给陕西送出。这样,不仅缓解了陕西缺电的燃眉之急,而且这条线路将贯通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几个独立电网,形成陕甘青一体的电力系统。

1967年10月,原国家计委正式下达了建设刘天关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任务书,编制了《330设计任务纲要》。

1969年3月,该线路正式筹建,西自甘肃省水靖县刘家峡水电站,经天水市秦安变电站,东至关中八百里秦川西部的宝鸡市汤峪变电站。线路全长534千米,设计传输容量40万~42万千瓦,计划总投资1亿元。

1970年4月,刘天关线路全线开工,西北电力设计院担任主设计。刘天关输变电工程,要攻克解决过电压、潜供电弧、串联电容补偿、电晕、快速继电保护、冰害和设备选型等一系列问题。

关山有“关山六月犹凝霜,野老三春不见花”的描述。刘天关线路从关山上横空而过,有7千米线路属重冰区。

1968年秋,线路专家副总工程师刘清泉带领工人师傳选定在隗县关山老爷岭建融冰气象观测站,实测这里气象。他们架设了覆冰模拟线路,每天记录风速,气温,覆冰厚度、速度、重量、种类和覆冰时间,经过4年观测,资料积累了几大本。1971年11月18日,带负荷融冰试验宣告成功。

四年饮冰,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4月26日,330工程安装告捷,系统调试正式启动。1972年6月16日,该工程正式投产运行。

承担工程设计,全国科学大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的浦文宗回忆说:“330工程仅在设计方面突破性首创技术就有10余种,为后来更多的发明创造开了先河。”

守望,47年老站仍输送电能

该工程投运后,宝鸡供电局正式接过了历史的“责任棒”,承担了陕西段330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的使命。

1973年5月16日,在刘天关线路516号铁塔,宝鸡局成功地进行了330千伏线路自由带电作业,跨越了带电作业禁区,使中国带电作业水平迈上了新高度。

330带电作业第一人卫金善难忘地说道:“我是带电作业的技术负责人,就是被“螃”咬了,也要第一个吃它!”

带电作业,工具是关键。为保证这次跨越禁区的带电作业顺利进行,带电作业工具革新组组长索纪茂带领大家研制了中国第一副330千伏绝缘操作杆。1972年11月原水电部举行的“绝缘操作杆结构标准会议”,该绝缘杆在被誉为“宝鸡的金棒”。原水电部认定其为唯一的“标准绝缘杆,井且由此宣布了全国统一的绝绿操作杆结构标准。

多年来,宝鸡供电员工更是用兢兢业业的精神守护着这条“大动脉”的安全。王竹林、王保权师徒,14年来从关山老爷的175号塔到陇县城东南乡271号塔的巡查,每月巡线一次,一次半个多月,最远一天要走60多公里,14年如一日。

(发表于《中国电力报》2019-10-29  4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