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班组》:秦岭深处的护电班长

发布日期: 2019-10-14 信息来源: 严宝丽

 

周红亮,作为国网陕西宝鸡供电公司秦岭输电运维班班长,24年间他以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的执着,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深山中练就了“草上飞”“千里眼”“顺风耳”“活地图”等一身本领。因为在山林里,他可以徒步走出常人两三倍的速度,还可以用眼睛看出别人用望远镜都看不出来的线路问题;他可以通过敲打的声音判断出设备哪里出了故障,还可以在草木茂密的大山里不用任何导航和地图来去自如。

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他更是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和秦岭地区150万民众的守护者。

奔波在“电力蜀道”上

周红亮常年工作的现场,位于海拔2200多米的秦岭深处,这一带山大沟深、冷暖气流交汇。每到冬季雨雪冰冻,供电线路覆冰严重,因此也有了“电力蜀道”之称。1995年,19岁的周红亮来到秦岭输电运维班,开始了输电线路的巡线维护工作,而这条线路的90%以上都分布在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的高山峻岭或陡峭湿滑的悬崖绝壁。在峰峦起伏间,戴着望远镜,背着30多斤重装有扳手、钳子、各种材料的工具包,手拿一根棍子的周红亮,常年奔走在这条“蜀道”上。

一次周红亮进山巡线,突然前面传来几声怪异声响,拨开草丛一看,七八头野猪在自己眼前晃悠,周红亮第一反应是闭上眼睛——今天就交待在这里了。令人惊奇的是,野猪竟然退走了,周红亮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周红亮有过敏体质,2008年5月他巡线砍树沾上了漆树的汁液,严重漆中毒,导致肾积水出血,整整抢救了好几天,就在住院的第十天,发生了5·12地震,他心系线路,当即给医院写了保证书提前出院,赶到秦岭第一时间对线路进行紧急情况下特巡。他的双手伤痕累累,这也是他长年累月因巡线摔倒、铁塔磨蹭、灌木刺刮,以及在极端低温条件下施工作业留下的“纪念”。

孤独坚韧的“风雪护电人”

周红亮巡视维护的设备里还有我国第一座带负荷融冰变电站——承担着宝成铁路等国家运输动脉的110千伏秦岭带负荷融冰变电站,这也是周红亮常年孤独坚守的工作岗位。除正常巡线外,大雪封山的三个多月,他是班里住到融冰站值班最多的一个人。

这里值班不是舒适地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而是顶风冒雪,跋山涉水,在层峦叠嶂、郁郁苍苍的大山里巡检高压电线。2008年岁末,秦岭腹地的线路遭遇历史罕见的覆冰灾害,一座座大山被冰雪覆盖,漫山遍野的线路、铁塔都结了厚厚的冰。那几天里,周红亮和工友们不分昼夜地穿行在雨雪蒙蒙的秦岭中,身上的工装全部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每到故障点,周红亮都主动登塔抢修。等周红亮从塔上下来,手脚已全部冻僵了,眉毛、脸上全是冰凌子,活像冰雕的人。这样的抢修,周红亮整整坚持了6天。

就在这一年周红亮被大家推选为运维班班长,他更是冲锋在前,最远的路,他去;最高的塔,他爬;最晚的任务,他出。他承包了所有融冰站的春节值班。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宝成电气化铁路没有发生过一次人为因素的断电停运事件,秦岭山区线路也从未发生过一起冰灾引发的事故。

处处用心的“一线发明家”

在巡线中,周红亮发现输电线路经常会受风筝、塑料袋等异物影响,这些异物可能会导致线路跳闸。受到攀岩运动启发,周红亮研制出模拟人类攀爬动作的机器人。在机器人身上安装了锋利的刀片,使机器人具备在高空导线上越障和清除异物的功能。有了它,清障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他设计的“N合一”的带电处理工具、能防蛇的输电线路金具、防蜂帽、防蛇护腿和多功能背包这些小物件,让巡线工人的安全进一步得到了保障。

24年来,他研究发明的“线路故障机器人”、“10吨绝缘子多功能闭式卡具”、“输电专业标准巡视防护装备”等,成为了陕西电力人的标配。2013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周红亮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大家连续研发了“输电线路覆冰远程检测系统”等3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13项获国家实用型专利,“线路除障精灵”还登上了央视《我爱发明》栏目。

24年来,周红亮穿坏了80双绝缘鞋,走过了6万多公里的巡线山路,累计高度相当于200多座珠穆朗玛峰。与这些数据相对的,是他和工友们发现线路缺陷5000余处,解决重大隐患上百起,为国家节约维修开支数千万元的傲人功勋;是他们为这条不仅周边地区供电,还负责向宝成电气化铁路供电的生命线“零停电”的惊人业绩。

外篇

父亲节的日记

周红亮参加工作24年来,22年的春节都是在融冰站度过的。但家里人却都以他为荣,全情全力默默支持着这位电力守护者。周红亮15岁的儿子在今年6月16日父亲节这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这其中耀眼而光华的部分,是爱,是奉献,是担当,我为我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巡线工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发表于《现代班组》2019-9)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