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发布日期: 2019-10-14 信息来源: 严宝丽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作为央企排头兵,国家电网公司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部署,将全面环境管理理念贯穿发展各环节,不断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持续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将环保理念贯穿电网规划建设全过程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每年8月是青藏高原美丽而短暂的夏季,也是藏羚羊回迁的时节,几千只在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产下了小宝宝的藏羚羊,都会携儿带女返回青海三江源地区。2011年后,它们的回迁之路上多了一道风景——青藏联网工程通道。

“藏羚羊早已将铁塔当成了环境的一部分,路过时就像在自家后院散步,三三两两在铁塔下觅食,丝毫没有胆怯。”卓乃湖保护站副站长郭雪虎说。

在工程规划环节,保护高原植被及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多项措施就已被纳入考量。川藏联网工程五跨金沙江,最后两跨只为绕开竹巴龙自然保护区,保护矮岩羊等野生动物和藏区高原珍稀植物资源;藏中联网工程为了把米堆冰川最好的风景留给后人,将电力线路架设在陡峭悬崖上……这些都是电力建设者们践行保护优先方针的生动案例。

实现人与自然、项目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不仅贯穿于“电力天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更是公司规划开发利用资源始终坚持的原则。

公司建立了总部、27家省级电力公司、336家地市供电公司三级环保管理组织体系和环保技术监督与管理咨询两大支撑体系,推进环保全过程管控、全方位覆盖和全员参与。其中,环保技术监督是公司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发布了《环保技术监督规定》,详细规定了电网规划可研、工程设计、采购制造、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运维检修及退役报废等各阶段的环保技术监督内容。

2018年,公司电网输送电量超过4万亿千瓦时。电能在输送时会因线路电阻产生损耗。为最大程度节能降耗,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公司全面推广应用节能新材料。各类节能技术的集成应用,使公司每年在输变电环节减少电能损耗超过1.5亿千瓦时。按少发每万千瓦时电减排9.7吨二氧化碳测算,公司每年因降低损耗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4万吨。

减少工程占地、节约土地资源,是环保理念的另一个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公司新建输变电工程累计节约占地超159万亩。变电站建筑物节水技术、探索利用雨水调蓄设备为变电站供水、变电站水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一系列绿色建设技术的应用,使公司新建变电站在全寿命周期内节水近80%,每年可节水近100万立方米。

此外,公司携手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电力产业绿色发展变革,服务低碳经济转型。公司通过推行绿色采购优先采购高能效和环保标志产品,推动电力装备业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和国产化率。同时,公司与电力装备制造商共同研发特高压关键设备,开发节能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进电力装备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作为清洁、便捷、高效的二次能源,电能一直以来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6月9日0时至23日24时,青海全省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的“绿电15日”实现了用电零排放。数据显示,“绿电15日”期间,清洁能源累计供电量28.39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2万吨,再次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再到“绿电15日”,数字不断增加的背后,是公司在推动全清洁能源供电上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区域新能源发电量达30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新能源利用率96.1%,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新能源发电还是新能源消纳比例提升,都离不开安全、绿色、高效且具有平衡调节能力的电网。

近年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综合能源利用率的政策措施,推动电源、电网、市场有机衔接。截至2019年6月,公司已建成“九交十直”特高压跨省跨区输电工程,已投运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达27570千米,全面提升了清洁能源消纳输送能力。

同时,公司建成国家级的北京电力交易平台和27个省级电力交易平台,为新能源大范围消纳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大平台,2018年,公司经营区域,完成新能源省间交易7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8%。

通过跨省区现货交易和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等新机制,公司探索出一条通过市场化消纳清洁能源的新途径,为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积累了宝贵经验。

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持续推进电能替代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在能源生产侧清洁转型加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电能替代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2019年7月10日凌晨,华夏神女2号游轮款款开进了湖北秭归港。轮机长周康权走上港口,熟练地拿出手机,对着岸电桩显示屏一扫,游轮便用上了电。没有了昔日的浓烟和噪声,秭归港口的夜显得分外安静祥和。

得益于公司大力推广以电代油,推动三峡坝区和长江沿线港口岸电全覆盖建设,周康权享受到了便捷的用电服务。据统计,三峡坝区核心区平均每天积压待闸船舶580艘左右,平均待闸时间约54小时。以往船舶停靠期间使用柴油发电,造成了严重的空气、噪声污染,威胁到库区整体生态环境。如果全部采用岸电,年均可减少燃油消耗5875吨,减排碳氧化物1.83万吨、氮氧化物59.94吨、硫氧化物69.94吨、烟尘12.59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这是公司一直以来的行动目标。

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在机场、港口、新建景区、机井灌溉等用能领域改用电能,建成统一便捷的车船联网运营服务平台……目前,电能替代已经成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2018年,公司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项目3.8万个,替代电量135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75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亿吨,有力提升了我国电气化水平,助力建设绿色低碳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国家电网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步都留下了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足迹。公司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加快市场转型,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升级,为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相关链接